| 
								序號 | 
							
								專家 | 
							
								國家 | 
							
								職稱 | 
							
								研究領(lǐng)域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 | 
							
								Susan Solomon(蘇珊·所羅門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IPCC第一工作組聯(lián)合主席,大氣化學(xué)領(lǐng)域著名專家,美國科學(xué)院院士。 | 
							
								臭氧和大氣化學(xué)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 | 
							
								Filippo Giorgi(菲利普·喬瑞吉) | 
							
								意大利 | 
							
								IPCC第一工作組副主席。 | 
							
								區(qū)域模式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 | 
							
								Mohan Munasinghe(莫漢·莫納辛) | 
							
								斯里蘭卡 | 
							
								斯里蘭卡MIND主席, IPCC副主席。 | 
							
								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 | 
							
								Dominique Raynaud(多米尼克勤克·瑞納德) | 
							
								法國 | 
							
								法國國家地球物理和環(huán)境中心科學(xué)家 | 
							
								從冰芯看氣候變化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5 | 
							
								Michael Glantz(邁克 格蘭茨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—能力建設(shè)中心主任,是聯(lián)合國第一屆環(huán)境獎得主。 | 
							
								氣候和社會、政治的關(guān)系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6 | 
							
								Paul J. Crutzen(保羅·克魯岑) | 
							
								德國 | 
							
								1995年諾貝爾化學(xué)獎得主 | 
							
								大氣化學(xué)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7 | 
							
								Ian Allison(伊恩·艾利森) | 
							
								澳大利亞 | 
							
								國際極地年(IPY) 聯(lián)合主席 | 
							
								極地與氣候變化國際極地年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8 | 
							
								Oran Young(奧蘭·揚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全球環(huán)境變化人文因素計劃(IHDP ) 的主席 | 
							
								國際全球環(huán)境變化人文因素計劃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9 | 
							
								John A. Dearing(約翰·迪林) | 
							
								英國 | 
							
								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(IGBP)負責(zé)人 | 
							
								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0 | 
							
								Reinhard Paulesich(萊因哈特·帕勒斯希) | 
							
								奧地利 | 
							
								維也納大學(xué)教授 | 
							
								全球氣候變化對農(nóng)業(yè)的影響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1 | 
							
								Jagdish Shukla(賈格迪什·蘇克拉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全球環(huán)境與社會研究所專家,氣候變化與風(fēng)險管理 | 
							
								季節(jié)預(yù)報、氣候預(yù)測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2 | 
							
								Richard Lawford(理查德·勞福德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全球能量水循環(huán)(GEWEX)計劃負責(zé)人 | 
							
								水資源管理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3 | 
							
								Peter Daszak(彼得·達賽克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保護醫(yī)藥學(xué)協(xié)會會長 | 
							
								新生疾病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4 | 
							
								Paul Leadley(保羅·利德立) | 
							
								法國 | 
							
								巴黎大學(xué)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學(xué)教授 | 
							
								二氧化碳升高影響生物、水等圈層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5 | 
							
								Gernot Klepper(吉諾·克里帕) | 
							
								德國 | 
							
								全球環(huán)境變化人文因素計劃(IHDP)成員 | 
							
								能源危機,溫室氣體排放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6 | 
							
								Peter Schlosser(彼得·史高斯亞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哥倫比亞大學(xué)地球環(huán)境科學(xué)教授 | 
							
								北極的極地氣候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7 | 
							
								Michael Manton(邁克爾·曼頓) | 
							
								澳大利亞 | 
							
								極端氣候?qū)<?澳大利亞氣象研究中心負責(zé)人 | 
							
								極端氣候事件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8 | 
							
								Hartwig Kremer(哈特溫·克勒瑪) | 
							
								德國 | 
							
								沿海地帶陸海相互作用研究計劃執(zhí)行主任 | 
							
								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19 | 
							
								Michel Beland(米歇爾·貝蘭德) | 
							
								加拿大 | 
							
								大氣與氣候科學(xué)理事會主席、國際極地年(IPY) 聯(lián)合主席 | 
							
								南北極地區(qū)的環(huán)境變化和國際極地年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0 | 
							
								John Church(約翰·丘奇) | 
							
								澳大利亞 | 
							
								世界氣候研究計劃(WCRP)主席 | 
							
								海平面上升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1 | 
							
								Peter Lemke(彼得·勒姆克) | 
							
								德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世界氣候研究計劃(WCRP)前任主席 | 
							
								極端氣候事件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2 | 
							
								Patricia Romero Lankao(帕特麗夏·羅梅羅·蘭考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大氣研究中心 | 
							
								城市碳循環(huán)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3 | 
							
								Carine Richard-Van Meale(凱麗·理查德) | 
							
								瑞士 | 
							
								世界氣象組織宣傳和公共事務(wù)部門的負責(zé)人 | 
							
								世界氣象組織對氣候變化的公眾教育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4 | 
							
								Andre Berger(安德魯·貝爾金) | 
							
								瑞典 | 
							
								國際極地基金會主席 | 
							
								古氣候天文氣象學(xué)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5 | 
							
								Peter Edward DEXTER(彼得·愛德華·德克斯特) | 
							
								德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世界氣象組織/政府間海洋委員會海洋與海洋氣象聯(lián)合委員會聯(lián)合主席 | 
							
								海洋進行觀測和研究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6 | 
							
								Dr Rajendra K Pachauri(馬丁·帕里) | 
							
								印度 | 
							
								IPCC,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主席 | 
							
								IPCC的相關(guān)介紹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7 | 
							
								Phil Jones(菲利普·瓊斯) | 
							
								英國 | 
							
								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(xué)氣象研究中心主任 | 
							
								透過歷史看全球變暖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8 | 
							
								Jose Achache(約瑟·阿夏希) | 
							
								法國 | 
							
								GEO秘書處主任 | 
							
								GEO的發(fā)展和對地球觀測系統(tǒng)作出的推動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29 | 
							
								Colin P.Summerhayes(考林•夏莫黑) | 
							
								英國 | 
							
								SCAR(南極研究科學(xué)委員會) 執(zhí)行主任 | 
							
								介紹SCAR和極地研究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0 | 
							
								Martin Manning | 
							
								新西蘭 | 
							
								IPCC第一工作組技術(shù)支持組組長,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(xué)氣候變化研究所教授 | 
							
								溫室氣體、大氣和海洋化學(xué)、以及全球碳循環(huán)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1 | 
							
								Peny Worton | 
							
								澳大利亞 | 
							
								澳大利亞聯(lián)邦科學(xué)和工業(yè)研究組織(CSIRO)氣候變化研究組組長 | 
							
								區(qū)域氣候及其影響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2 | 
							
								Jerome Chappellaz(杰羅姆·拉貝夏) | 
							
								法國 | 
							
								法國國家科學(xué)研究中心的主任 | 
							
								由碳問題引發(fā)大氣成分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(guān)系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3 | 
							
								Doctor_Ohmura(大村·篡) | 
							
								瑞士 | 
							
								蘇黎世大學(xué)大氣及氣候科學(xué)學(xué)院的榮譽退休教授 | 
							
								全球暗化與氣候變化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4 | 
							
								Roger G barry(羅杰·帕里)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 | 
							
								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(xué)大氣與海洋科學(xué)系教授、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(NOAA)冰川資料中心主任 | 
							
								冰川資料的搜集和共享,極地氣候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5 | 
							
								顏宏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 | 
							
								世界氣象組織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6 | 
							
								張文建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和地球觀測系統(tǒng)的觀測的關(guān)系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7 | 
							
								王紹武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北京大學(xué) | 
							
								近千年的古氣候變化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8 | 
							
								梅雪芹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北京師范大學(xué) | 
							
								西方環(huán)境史發(fā)展對中國的啟示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39 | 
							
								江億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清華大學(xué),工程院院士 | 
							
								建筑耗能與氣候變化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0 | 
							
								任繼周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蘭州大學(xué)工程院院士 | 
							
								草原畜牧業(yè)與氣候變化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1 | 
							
								林而達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農(nóng)業(yè)科學(xué)院農(nóng)業(yè)環(huán)境與持續(xù)發(fā)展研究所研究員 | 
							
								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中國糧食問題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2 | 
							
								孫鴻烈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 | 
							
								青藏高原如何應(yīng)對氣候變暖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3 | 
							
								周大地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能源研究所研究員。 | 
							
								能源問題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4 | 
							
								潘家華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社會科學(xué)院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| 
							
								人文發(fā)展觀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5 | 
							
								丁一匯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(工程院院士) | 
							
								氣候變化科學(xué)事實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6 | 
							
								蔣有緒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林業(yè)科學(xué)研究院(中科院院士) | 
							
								氣候變化對森林的影響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7 | 
							
								張?zhí)m生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北京師范大學(xué)教授 | 
							
								氣候變化的歷史性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8 | 
							
								張新時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(中科院院士) | 
							
								氣候變化對植被的影響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49 | 
							
								馬宗晉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國家地震局地質(zhì)研究所研究員(中科院院士) | 
							
								防災(zāi)減災(zāi)、地震預(yù)報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50 | 
							
								鄭國光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氣象局 | 
							
								防災(zāi)減災(zāi)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51 | 
							
								秦大河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氣象局 | 
							
								冰川研究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52 | 
							
								葉篤正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科學(xué)院 | 
							
								建立青藏高原氣象學(xué);大氣環(huán)流的突變的發(fā)現(xiàn);提出大氣能量頻散理論;倡導(dǎo)與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相聯(lián)系的全球變化研究和人類有序活動對全球變化影響的適應(yīng)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53 | 
							
								王會軍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科學(xué)院 | 
							
								古氣候模擬研究、東亞季風(fēng)氣候變異及其可預(yù)測性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54 | 
							
								丁仲禮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科學(xué)院 | 
							
								古氣候 | 
						
						
							| 
								55 | 
							
								施雅風(fēng)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 | 
							
								中國科學(xué)院 | 
							
								冰川研究 |